Kekoa

记起再更。

我在荒岛上等待黎明


晚上从超市出来时,一个穿得乱七八糟的婆婆朝我走来,问我要钱。我说,我没钱,但我可以请你吃饭,如果你饿得话。随后我把她领到一家餐馆,她先我一步进门,服务员看到她便径直走出来作出要拦她的架势。我走上前去,问:“如果我给她付钱,她可以在店里坐着吃饭吗?”服务员难为情地点了点头。她俏皮地点了两个肉,看得出来她饿了很久了。恍惚间,她佝偻着身体又略带体面的样子,让我眼睛一热,我想起了我逝去的外婆,一时之间我竟不知如何反应,只觉自己瞬间被击得粉碎。于是便匆匆买单仓皇逃窜而去。

回家的路上,风很大,树叶也呼呼作响,耳朵里放着伍佰的歌,声音大得震耳欲聋,歌里应景地唱着:

“和你团圆 在我成功时”

“最后的船螺声 又再响起”

“犹愿不甘离开”

“心爱的 再会啦”

“......”

这一次,我没有让自己陷进去。寒风中,我很快便转移了注意力,转移到了除此之外的任何一件物品一个人一道风景之中。

渐渐我开始感觉到自己真正的存在。那是很长的一段思想旅程。
现代社会是一个纵欲的世界,它既美化欲望也美化放纵,它既放纵肉体欲望又放纵认知欲望。它鼓吹消费主义,也鼓吹活得精致。它让人们认为一切都是可知的,一切都是可以讨论的这种怪圈。饱受欺骗的人们死心塌地的相信可知论,却达不到认知的高度,于是这种巨大的撕裂感带给人们焦虑与迷茫。而古典智慧或是传统社会的理念却恰恰与之相悖,古典智慧教导人们克制。正如儒家也讲究“非礼勿视,非礼勿言”。小时候,我们被教育要“忌口”,也就是不吉利的话不要说,尤其忌讳说“死”。其实这就是让我们在认知和表达上保持一定的克制,保护思维和观念去亲近真实的生活而非玄想的世界。我开始明白,阅读容易使人飘在空中,但脚踏的土地才是真实的生活。

我已然不飘在空中了。
当我独自一人走在这城市的每条道路上时,我已然不飘在空中了。我不再猛烈得想要和这个世界斗个你死我活,我不再在每个走进人群的日子里感到恐慌与无助,我也不再慕羡他人美丽的羽毛,我更不再陷入无尽的悔恨与遗憾。我只是静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一个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的日子。

回想起过往的时光,那个时候的自己,渴望一切让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那时我觉得人生的苦难不过是一次不满意的成绩,一场未完成的考试,一段不被理解的经历,一段失败的感情,一场突如其来的病痛……现在我才知道人生真正的苦难是抗击“见自己”途中道道阴沟里爬出来的蛆虫。它们伺机而动,你强,它们就猥琐地躲避在远方;可只要你稍微弱一点,便立马把你吞噬。而人人所期待的一段完美的感情,一个可靠的恋人,一段童年经历,一个家庭......全都无法拯救你于任何一个苦难来临的时刻。当暴风来临,唯有自救,还有永不言弃。

而我的永不放弃在于我必须在我地球毁灭之时逼这世界拿出可以让我信服的东西来。

 如今的自己早已经过了把生活过得一团糟的时候。现在再糟也糟不到哪儿去,大概是我不再去为难自己了吧。读书时,考到了第二时想考第一;当真正考到了第一,下一次考试如果没有得第一,我又会陷入无尽的自我怀疑与否定中。可当我真正走出去的时候,我才发现成绩并不是只有第一和不是第一两种选项,在第一的后面还有好多好多自己的位置。就像一件事从来不是只有做好它这一种选择,我们也可以选择去搞砸它。去挥霍,去浪费,又有什么不可呢。只要你想,就什么时候都能重新来过。当然,这也是我后来才明白的。

中岛美嘉曾在自传里写道:“在最黑暗的那段人生,是我自己把自己拉出深渊。没有那个人,我就做那个人。”

二十岁之前我人生的目标是尽可能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或许这种心理换句话来说,是我渴望成为别人嘴里称赞的那类人,是我渴望成为别人眼里发着光的那类人,是我渴望从外界去证明自己,是我不肯承认我内心的匮乏以及傲慢。在那个时候我坚定地告诉自己,等你够优秀后你就能保护你所爱的人。当然这同时也完美的保护了我所有的欲望与贪念外露。

二十岁之后我更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勤于修己但薄责于人,心怀感恩却奋而不争。

我希望在平凡与普通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懂爱也能勇敢去爱。我希望自己能直视生活的困顿,又能重新勇敢出发;能洒脱面对缺失,也能坦然拥抱美好。能不怀愧疚地去浪费,也能跟自己定下目标后便着手去完成它。我希望自己多跟自己说辛苦了,而不是加油。我希望自己过得快乐。

写到最后我想起王小波曾写下“我希望自己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如果我能做到,那么我就战胜了寂寞的命运。”

读到这里时,我如他一般,忽然间泪如雨下,但心底在欢歌。

那是一种被长剑刺入胸膛带来剧痛的巨大感,当我敲下这些字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一生中最清醒的时刻。我坐在这里,我感到天长地久。因为我确确实实知道我在一次又一次挣扎中,终于胜利。

从此以后,我将和自我真正连结,我将亲手握住永恒。

评论(2)

热度(13)